我们改变不了环境,但可以改变自己

发布时间:2018-09-17 14:41 | 点击量:721 | 来源:上海猎头

 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: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;她偶尔还坐在主席台上;她有时高瞻远瞩,与老板畅谈人才战略和机构设置;她有时鸡毛蒜皮,为半个月补偿金跟员工争得面红耳赤;她有时很匆忙,加着班计算加班、休着假统计休假;她有时很凄凉,拿着温饱+的工资帮领导设计股权计划…没错!她就是全能的HR。

  在企业中,我们通常喜欢称人力资源从业者为“HR”,这个名字总是给人感觉很洋气,但在国内HR并没有表面上那么 “光鲜亮丽”,他们也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心酸与无奈,那么,在国内企业的HR到底存在哪些困境呢?

  一、定位不清,价值模糊:在国内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对HR的定位可以用“纠结”一词来形容,他们一方面希望HR的价值能发挥到最大化推助企业发展,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对HR的定位又完全不同。据调查显示,国内HR有41.9%的企业HR是后勤管家,23.6%的HR是企业的“服务员”,21.1%的HR是参谋,只有13.4%的HR是合作伙伴。由此可见,大部分的HR都是后勤打杂人员,企业缺人就招人、领导要求培训就培训、领导要求写岗位说明书就上网找相应的职位要求;一会面试应聘者;一会做绩效考勤;一会接咨询报销事宜电话。最后的结果是定位不清导致HR的价值与功效也变得模糊,在企业中就容易被边缘化。

  逆袭: 作为一名HR,首先你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特点有个清晰的定位。在企业中HR永远是一个配角,他们的目标就是“最佳配角”,因此,HR不需要给人一种太过强势的感觉,而是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与平衡关系能力。选择了从事HR这个行业,就一定要有有一颗能容他人之心,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其他部门和人才。此外,在风平浪静的时候HR要学会未雨绸缪,在关键时候才能力王狂澜,才能真正体现HR的价值。

  二、有名无实,地位虚高:一些企业老板嘴上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,但在工作中的实际做法却是:说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,缩减成本先从HR部门开始。这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尤为突出, 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人力资源部门,却做着人事的工作。其中有些企业HR部门的人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的非专业人员,或者把被公司发配的落后分子留到HR部门。此外,相对于其他业务部门的HR相比,薪资待遇也偏低。

  逆袭:相信没有哪个老板敢说人力资源不重要,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就让人感觉可有可无,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源战略业务的支撑力度不足。凡是不懂战略和业务的HR都是耍流氓。人力资源是个一把手工程,HR最重要的是对老板负责,所以HR必须要明白老板要的是什么,要想老板之所想、急老板之所急,做好“一把手”的参谋,成为其它部门值得信赖的伙伴。HR不仅要对企业自身了如指掌,熟悉公司各模块的业务,还要对企业所在行业中所处位置有清晰认识,站在战略的层面上去想问题,多从实际出发来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,以此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。

  三、专业不强,影响力弱。有人总结国内HR的特点是“三多”:外行多、年轻多、女性多。也有一些人说,一些外企中的HR很多都是靠外语吃饭,在一些传统的国企中的HR一般是靠关系吃饭,而民营企业的HR则大多来自业务上的业务与后期部门,这句话说得过了些,当也反映出了很多HR在专业能力不足的现状。由于HR的门槛较低,业务经理学习HR知识相对容易,HR学习业务知识相对困难,HR不懂业务成为制约她们发展的致命“硬伤”。因此,在各项经营决策工作中,HR部门只能成为二传手,由此造成HR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力较弱。

  逆袭:一些HR把自己的遭遇处境迁怒于平台小、老板的不重视等原因。其实,HR这个职位有多大的影响力、多高的地位,这取决于它对业务部门的配合度以及员工对它的认可度,说到底这些都要看HR对其他的贡献程度,而贡献程度也取决于HR的能力。人力资源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,相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。一个不清楚薪酬,不了解平衡计分卡,不知道胜任力模型,不懂得人才梯队建设的HR,还梦想要进入企业核心管理层?如果连企业经营战略都不能正确理解,就去谈什么所谓的人力资源战略,打铁还须自身硬,要成为一名优秀的HR,只有不断充电学习,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。

  四、不被理解,缺乏认同。人力资源工作推动困难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业务部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偏差。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,人力资源工作就后勤打杂工作,没有什么重要性,只是工作的繁杂,给他们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,很多人都认为HR不是帮助他们的,而且还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与压力,因此他们在潜意识里对HR工作者存在很多不理解、不配合。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:“你们人力资源部门怎么回事?我们部门还没招到人?招聘的人又跑了?现在很忙,参加什么培训等等,HR成了冤大头,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造成的。


上一篇:2025猎头顾问的三个特点
下一篇:如何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呢?